05
2007
09

寻觅。城市里的中国味道。

南磨坊项目是今天年初开始接触的一个项目,开发商是首钢和融创共同控股注册的首驰昱达房地产公司,包括塔楼、板楼和一部分商业,总面积近17万平方米,位于西大望路和南磨坊路的交汇处。

项目最大的优势是CBD区域的地段,最大的特点是建筑风格属于“新中式”。新中式建筑风格是近几年,在中国人开始重新审视本国文化的背景下兴起的,它采取中国传统建筑手法的意蕴和关键部位的局部元素点辍,但更符合现代在结构和色彩运用上的简约原则。

事实上,在邻国日本这种风格的建筑颇多。

(本图片摘自王石博客)

国内典型的“新中式建筑”一个是苏州博物馆,一个是万科在深圳的“第五园”。

(以上为苏州博物馆,由中国建筑大师贝聿铭主持设计



(以上为万科第五园)


应该说,对于一个有着强烈的民族情结的我而言,这样的建筑是让我喜欢的。

这个项目前期的比稿阶段我并没有参与,总经理推了几个项目的案名“禧福汇”终于籍由这中国风格的项目终成正果。

在签约后,我开始介入这个项目。在推广的前期,我一直没有对项目有更深刻的理解,因此更多的工作是在执行总监的思路。

现在我认为,禧福汇的推广逻辑其实是:新中式风格的建筑,所引发的对于中国现阶段生活方式的思考,即以建筑空间为载体的,家居礼学、邻里关系、社区关系以及待客之道等等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表现。

新中式的关键词有两个:一个是“新”,是相对于“旧”而言的。它体现的是文化与时俱进的更新性和发展性。一个是“中式”,它是相对于“西式”而言的,在中西互融的整合期,以及国内建筑行业大规模抄袭、照搬(好一些的是取西式建筑的精髓)风气日盛的背景下,回归中式建筑,找到适合中国人生活习惯的建筑空间,也就有了更为宽广的概念意义。

“中国式美好,国际化社区”口号的提出,实际上表现了开发商方面求全的贪婪心理。如果在推广上确定了项目最大的价值主张就是“中国式美好”,那么就应该将这一特点做大、做足,以形成市场的印象。至于CBD的地段优势,事实上仅作为一个形象背景作为处理,在广告中形成信息的文字告知传递就足够了。

但在初期的推广中,曾因为开发商方面的不确定以及本公司的不自信,在中国式和国际化两个点来回摇摆,创意表现也曾陷入僵局。痛苦孕育出的广告表现,画面承担了将中国式美好和国际化地段进行融合的责任,文字仅起到了告知作用。

从开发商方面传来的好消息是,项目的头头基本确定了以“中国式美好”为主线。这无疑是英明的决定。

下一步的工作依据总经理的规划,应该以加强生活化为主。我的理解,中国现在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,但一直传承的历史文化是根深蒂固的,其生活的建筑空间也必须受其生活习惯的影响。极端的例子是,很多住别墅要种菜,摆大萝卜。

不极端的例子是:传统的建筑布局有很多讲究,如大门后的照壁,正房,偏房,耳房,天井,体现了一个家族的居住秩序。再如邻里间经常互相走动的友好关系。当城市化愈演愈烈之后,这种秩序肯定被打破。目前的中国,也正是这种秩序重新形成的时期。

总经理认同了我的看法,但他强调,禧福汇不能被做成一个现代人居关系的道德范本。这种项目的内在逻辑只能成为炒作的话题,引发社会的讨论。

但我认为在广告的创意表现上,这一项目的内在逻辑完全可以成为推广的核心理念,即将项目树立成“新时代背景下人居关系的典范”。在具体的创意上,以“传统和现代”、“东方和西方”、“城市和自然”等建筑空间的矛盾冲突作为表现手段——广告创意,事实上也是创造故事的过程;故事能够形成的根本要素就在于“矛盾 ”和“冲突”。


« 上一篇下一篇 »

发表评论: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